低温喷雾干燥技术:多肽药物研发与生产的关键赋能者

在多肽类药物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中,如何保持其生物活性并实现稳定高效的制备是核心挑战。多肽作为生物大分子,对热、pH值及有机溶剂等条件极为敏感,传统的干燥方法极易导致其变性、失活或聚集。因此,低温喷雾干燥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该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工艺之一。

一、 低温喷雾干燥在多肽行业的具体应用
低温喷雾干燥机在多肽领域的应用贯穿了从实验室研究到规模化生产的全过程,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多肽API(活性药物成分)的制备: 将合成或纯化后的多肽溶液转化为流动性良好的精细粉末,便于长期储存、运输及后续制剂加工。低温环境有效避免了高温对多肽结构的破坏。

脂质体或多肽微球的制备: 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可以一步成型地将多肽包裹于脂质体或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如PLGA)中,形成用于可控释放的微球制剂,这是长效多肽注射液的核心生产工艺。

制备吸入式给药粉末: 对于靶向肺部给药的多肽药物(如胰岛素),喷雾干燥技术可以精确控制颗粒的粒径和密度,使其能够高效地沉积在肺部,提高生物利用度。

提高多肽的稳定性: 在干燥前向多肽溶液中加入适宜的稳定剂或保护剂,通过喷雾干燥过程使其与多肽分子共同形成固体溶液,能显著增强多肽对湿度、氧气和温度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

 

实验室喷雾干燥机

二、 技术核心优势
针对多肽的特性,低温喷雾干燥技术展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优点:

极佳的热敏性物质保护: 采用较低的进风温度(可低至40-60℃),且物料以雾化微滴形式在热空气中瞬间完成干燥,实际接触时间极短(以秒计),确保了多肽的活性最大程度得以保留。

产品形态优良: 所得产品为粒度均匀、流动性好的球形粉末,休止角小,便于后续的混合、灌装或压片工艺。

工艺重复性与可放大性高: 过程参数(如进风温度、雾化压力、进料速率)可精确控制,保证了从实验室到工业生产批次间的高度一致性,极大降低了工艺放大风险。

密闭生产,符合法规要求: 整个干燥过程在密闭系统中进行,有效防止了外界污染,同时易于进行CIP(在线清洗)和SIP(在线灭菌),满足GMP规范对药品生产的严格要求。

三、 设备选型参考
在实验室研发和小型中试阶段,对设备的灵活性、样品回收率和操作便捷性有较高要求。例如,上海欧蒙生产的OM-800D型实验室喷雾干燥机在该应用场景中表现出其适用性。

该型号设备通常具备低温干燥功能,能够处理含有机溶剂的样品,并配备了高效的双旋风分离器和塔壁吹扫装置,这对于回收昂贵的高附加值多肽粉末、减少样品损失至关重要。其紧凑的设计和触屏控制系统也便于在洁净区内进行操作和监控,为多肽新药的处方开发和工艺摸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平台。